为应对..气候变化,建设“美丽中国”,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目标:今年,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,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、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;在..十九届五中全会上,中国确立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,广泛拥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碳排达峰后稳中有降。
事实上,相对于发达..,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: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..平均水平的百分之80。虽然道路艰辛,但中国人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方法,对..绿色发展大有意义。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。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,我国逐步消除人为干扰生态系统的不良因素,递减超负荷的环境负担,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统筹机制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转型。据统计,到今年年底,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..完成。
受疫情影响,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。我国仍是*大的发展中..,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,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,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,需要坚持绿色发展,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。
我国是*早签署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和《京都议定书》的..之一。作为..*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,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: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、碳市场建设、增加森林碳汇等。此次*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,倒逼“脱碳”..社会发展。
我国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碳排达峰,不到30年的时间碳中和,“两步走”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透露出“绿色低碳”将是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。
碳达峰由“2030年左右”调整为到“2030年前”,说明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,相关行业及地区需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努力达峰。中国在2060年前碳中和,将助推..实现碳中和时间提前,对..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。
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,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,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。机遇与挑战并存,2050年左右,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百分之80左右,产业调整、资产重估必然是艰巨的挑战,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。
..经济的绿色发展,需要依赖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。中国率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倡导,生产方式、消费方式、商业模式等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,中国的“碳中和”生态文明发展目标必将助推..经济绿色发展。
本文转载自人民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